兰州大学护理学院追寻福建红色文化线下调研团展开实践

发布时间:2020-10-19 字体大小 T |T

    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兰州大学护理学院追寻福建红色文化线下调研团分别前往嘉庚纪念馆、中复村和松毛岭战役遗址展开实践。

    2020年7月26日,队员杨梦齐前往记录了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一生事迹的嘉庚纪念馆,并在嘉庚纪念馆进行了革命精神的学习。主要通过观看记录影像,听取馆内线上讲解以及馆内陈列的有关资料、画作等。记录下嘉庚精神的精髓并将之呈现在随后举行的线上讨论会议上。

    陈嘉庚先生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被毛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走进纪念馆,迎面便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开头便表示了对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的祝贺,极大的褒奖了嘉庚精神。

    进入第一展厅,“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赫然映于壁上。展厅内展示了嘉庚先生于漂洋过海在南洋发家,并在听闻祖国危急之后,捐钱捐物,出人出力。为祖国献上自己无私的奉献,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穿过南洋实业的惊涛骇浪,映入眼帘的是纪念馆的第二展厅,“倾资兴学,情系乡国”嘉庚先生一生相信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于是他精心创建了集美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厦门大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输出注入了一大批实干人才,使祖国的未来如日中天。听过忧国忧民的朗朗书声,接下来是纪念馆的第三展厅,“纡难救国,民族之光”当祖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起义运动如燎原之火席卷祖国之际。嘉庚先生也不遗余力的支持了辛亥革命,并一路走来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而如今他在大会上的发言仍在纪念馆内播放,激励着一代代青年。踏过山河动荡的激情岁月,最终迎来了第四展厅“嘉庚现象,诚毅同行”嘉庚先生慷慨无私的行为影响了一批仁人志士,陈光前、习近平总书记等都是嘉庚精神的继承人。

    2020年8月9日,队员肖亮锟前往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展开实践活动,并随后前往松毛岭战役遗址进行参观学习。线下实践中,主要通过参观遗址、问询相关人员来达到实践学习的目的。并在随后的线上会议中,进行了对本次实践活动的心得分享短会。

    中复村作为许多单位的重点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地点,它在福建红军长征文化中占有很大的地位。走进中复村,红军医院所在地、红军长征出发地观寿公祠、红军风雨桥等等红色地点,每一处都记载着当年的英勇热血,每一处都折射出当年熊熊燃烧的红色之火。松毛岭是当时中央苏区东大门的最后屏障,在政府以及当地拨款大力开发和宣传后,无数的红色记忆浮现出来。松毛岭战役遗址,它教育后代永远不要忘记长眠于松毛岭的红军英灵,要永远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

    走进中复村,那一抹红色便扑面而来,从红军街的红军旗帜到红军长征出发地观寿公祠,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整装待发,气势如虹的雄姿。在当地向导、偶遇的党校教员热情的解说下,队员深入了解了中复村以及松毛岭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中体会那些死守松毛岭红军战士的不朽精神。通过问询村中前辈,队员能够更近距离地了解松毛岭战役,从老前辈的话语里看出了当时战斗的惨烈。经过松毛岭七天七夜的战斗,红军终因势单力薄,向后撤退,松毛岭一线遂告失守,松毛岭也埋下红军忠骨无数,在惨烈的战斗中折射出无畏的民族精神。时光悠悠,历经七十多年风雨的洗刷,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复村不变的那一抹红色,在这红色的印记里,我们看到的是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是永不言弃的长征精神。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每一段红色记忆都承载着我们不能忘却的初心。而我们——祖国的未来,更应继承发扬红色精神,体现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